首页 > 房产生活知识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河南最好的十所大学

河南工业大学怎么样

简介:河南工业大学是一所有62年办学历史,以工学为主,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艺术学和农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具有学士、硕士、博士三级人才培养体系的多科性大学。现有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在校学生34000余人。河南工业大学是全国最具行业特色的地方强校。河南工业大学是*粮食局重点依托并与河南省*共同建设的省部共建高校。河南工业大学是博士授权单位高校,是服务*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高校。河南工业大学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的高校。河南工业大学是全国为数不多的主持修订国际和*技术标准的高校。河南工业大学是河南省第一所获得*科技进步一等奖的高校。河南工业大学是*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入选高校。河南工业大学是首批“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即“2011”计划)高校。河南工业大学是大部分专业在多个省市按本科一批招生录取的高校。河南工业大学有关重要招生信息●普通本科专业省内全部按本科一批录取。除合作办学6个专业外,其余51个普通本科专业在河南省全部按本科一批录取。●录取批次设置较全。我校几乎涵盖了省内招生录取的所有批次,因此,各个分数段的考生均可咨询、报考。●分数优先前提下的志愿优先分配专业原则。即先按照考生投档成绩从高到低排队,再根据考生所填报的专业志愿顺序分配专业,不设专业级差。●艺术类专业综合分折算规则。本科:([文化课成绩×40%]+[专业课统考成绩×60%])。专科:专业课统考成绩+高考文化课成绩。●各批次报考建议。艺术类批次:按照传统的志愿优先投档,分数分布上有一定程度的大小年特征。报考时有一定的风险性,请考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报考。本科一批、本科二批:由于今年我校把原普通收费本科二批专业全部按本科一批录取,2016年及之前本科一批、本科二批文、理科录取分数不再具有主要参考价值。鉴于我校本科一批招生专业和招生计划增加的幅度较大,预计河南省文、理科过本科一批分数线的考生即可考虑报考我校,被录取的可能性较大。过本科二批分数线十分以上的考生即可考虑报考我校中外合作办学本科二批录取专业。专科批:根据近年来录取情况,过专科分数线的考生即可报考我校专科批次专业。校园环境—优美、宜人河南工业大学占地总面积2855亩,建筑总面积93万平方米。拥有三个校区,分别是莲花街校区、嵩山路校区和中原路校区。嵩山路和中原路老校区历史久远,校园内梧桐苍翠、树木繁盛;莲花街新校区的公共教学区建有庄重典雅、风格独特的教学大楼和现代化的实验实训大楼;中央区广场宏大,莲湖波光荡漾,图书馆倒影旖旎;理工、文科、艺术组团区基本实现一院一楼;学生生活区建有样式新颖、居住舒适的高、低层学生公寓,食堂干净整洁,饭菜品种多样,价格适中;体育运动区场地宽阔、设施齐全;优雅宜人的校园环境,为学生提供了优美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教学设施—完善、先进学校有小麦和玉米深加工*工程实验室、粮食信息处理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有1个*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9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虚拟实验教学中心、21个本科实验教学中心和1个工程训练中心、1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建有物理学、化学、力学、电工电子、机械基础等一批基础实验室,以及食品工程、建筑工程、机电工程、化学工程、生物工程、电子商务、证券与期货等专业实验室。配备有大批先进的实验仪器设备,目前全部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2亿元。学校是河南省高校“数字化校园”示范单位、“智慧校园”和“网络学习空间”建设试点单位,拥有河南高校第一个万兆校园网,网络接入总带宽达21.3G,实现了无线网全覆盖、信息门户集成和大数据综合利用,网络应用系统涵盖了校园学习、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为教学、科研、管理提供优质的服务和技术支持。学校图书馆早在1992年被原商业部批准为“全国粮油学科文献情报中心”。目前总建筑面积达5.06万平方米,馆藏中外文纸质图书289万册,中外文电子图书104万种,中外文纸质现刊2583种,SCI、EI、IEL、Elsevier、SpringerLink、EBSCO、CNKI*知网、重庆维普、万方*学位论文等中外文数据库98个,其中中文数据库68个,外文数据库30个,自建粮油食品、超硬材料与磨料磨具2个专题特色数据库。图书馆拥有与教育科研网、*联通相连接的校园网络及配套的软硬件设施,读者在校内外均可方便快捷地查阅图书馆电子文献资源。丰富的馆藏资源和先进的服务设施、服务理念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提供了切实有效的保障,现代化应用程度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师资力量—充裕、雄厚学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600多人,其中,具有硕士、博士学位者1500多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者900多人。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名师荟萃,英才云集。现有百千万人才*级人选 1人,中原学者2人,省级特聘教授8人,博士生导师53人,**特殊津贴专家21人。汇聚了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河南省优秀专家、河南省教学名师等省级及以上学术带头人58人,河南省教育厅学带头人、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等厅级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142人。还聘请了100多名国内外著名大学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授,定期来校讲学和开展科学研究。现任教师中,有国际标准化组织食品技术委员会谷物与豆类分会*、国际谷物科技协会*、奥运会田径裁判,以及在*粮油学会、*粮食工程建设委员会、全国磨料磨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热处理学会、*化学会有机化学磷化学专业委员会等学术机构任理事长或副理事长职务的一大批专家教授,他们在各自专业领域和教学岗位上,教书育人,竭诚奉献,堪称楷模。学校具有教师(实验)系列职称自主评审权。学科特色—突出、鲜明学校现有21个学院,69个本科专业,6个双学位专业,1个服务*特殊需求*粮食安全(产后)博士人才培养项目,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17个硕士点,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5个*级特色专业,3个*级卓越工程专业,3个*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学校拥有1个“粮食产后安全及加工”省级特色学科群,17个省级一级重点学科。学科专业分布在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农学、法学、文学、医学等8个学科门类。建有国内最为完整的粮油食品学科群,在我国食品领域具有很强的特色和优势;建有“食品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目前进站博士后人员23名。学校在超硬材料、磨料磨具等专业领域也具有较强的办学特色并逐渐形成优势。基本形成了“以工为主、理工结合、文理渗透、特色鲜明”的学科和专业结构,为办好高水平大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人才培养—多元、创新河南工业大学以“明德、求是、拓新、笃行”为校训,秉承“育人为本、质量立校、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紧紧围绕“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适应性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着力培养人格健全,品德优良,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较强理论基础、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或行业精英。学校本科教学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考试方式、教学管理机制等的改革与创新,构建多元化人才培养体系,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上,坚持适应性、标准化、特色化、先进性、重素质、强实践等原则。具体*作上,鼓励学生跨学科门类、跨专业、跨学院选课,落实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具有工大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实施专业和课程建设的“优培工程”,继续推进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等课程的分级教学改革。学习年限上实行弹性学分制,本科标准学制4或5年、专科标准学制2年或3年。本科生在校学习最长年限为所在专业标准学制加3年(含休学),专科生加2年(含休学)。本科生提前达到毕业要求者可申请提前毕业。学校提供第二学位专业的学习。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学好本专业的同时,可申请第二专业学习,课程全部通过者,可获得第二专业学位证书。目前共有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英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播音与主持艺术六个专业开设有第二学位。我校为研究生推免资格高校,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可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就业创业—势好、喜人河南工业大学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学校始终坚持“明确一个目标,依托两个优势,坚持三个结合,加强四项建设,推行五项举措,抓住六个重点”的工作思路,积极构建“大就业”工作格局。多年来,我校毕业生以“实干精神强、适应能力强、创新意识强”深受用人单位和社会的广泛好评,学校的社会声誉和知名度也不断提高。近几年,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左右,毕业生整体就业率一直位居河南省高校前列。连续多次荣获“河南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连续两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为全国就业50强高校。近年来,分别荣获“河南十大领军高校”、“河南公众最满意的十佳本科院校”、“河南最具影响力的十大教育品牌”、“河南考生心目中最理想的高校”、“河南高等教育质量社会满意院校”等称号。学校是全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先进集体”、“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学校大力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建设了校院两级共5000平方米的创业园,配套电力、宽带接入,供大学生创业者免费使用。学校设立创新创业奖学金,表彰创新创业先进个人,并对优秀创业项目进行扶持。学校十分注重对创业项目的指导,经常举办各类创业讲座,并组建了由企业家、天使投资人等业界人士组成的创新创业导师团,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指导。目前校内创新创业项目多达200余个,当前我校在校大学生注册的*、店铺近60家。有多名创业者被连续评为团中央大学生创业英雄一百强、河南省大中专学校就业创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他们用青春谱写着华丽篇章,用不懈的奋斗成就着自己的梦想。科研学术—卓著、丰盈学校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科研队伍,形成覆盖整个粮油食品学科领域以及装备制造、工业自动化、化学工程、生物工程、建筑工程、计算机科学、工商管理、经济学、超硬材料等学科领域具有一定特色的科学研究体系。获*科技进步奖7项,五年来,先后承担*自然科学基金、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863计划、97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等*级科研项目390项,承担省部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767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102项;主持、参加制定、修订和颁布的国际标准、*标准196项,其中主持并获得*标准贡献奖一等奖2项,为全国粮食行业夺得国际标准制定方面的最高奖励。发表学术论文11812篇,其中被SCI、EI、ISTP等收录1968篇;出版学术著作408部。学校作为第二主持人单位联合申报的“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入选*首批“2011协同创新计划”,进入*高端创新体系。获批河南省高校创新型智库“河南产业发展研究院”,全省共6家。《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和*科技核心期刊,被评为*高校优秀科技期刊,河南省一级期刊。被美国《化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英国《食品科技文摘》、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等国际著名检索文献列为固定收录刊源,是全国粮食行业权威学术期刊。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河南省特色期刊,多次获评河南省一级期刊,多次入选RCCSE准核心期刊、*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2017年,《粮油科技(英文版)》《Grain& Oil Science and Technology》成功申报并出版,提升了我国在粮油食品科技领域的国际科研水平和学术影响力。学校拥有小麦和玉米深加工*工程实验室、粮食储运*工程实验室、粮食信息处理与控制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粮食储藏与安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粮食物流研究培训中心、*大豆改良中心精深加工研究所(郑州)、河南省谷物资源转化与利用重点实验室、河南省粮食光电探测与控制重点实验室、河南粮油仓储建筑与安全重点实验室、河南省粮油食品安全检测与控制重点实验室、河南省粮食大数据分析与应用工程研究中心、河南工业大学工业设计中心等32个*、省部级科技平台;物流研究中心、粮食经济研究中心是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学校还有河南省高校超硬材料及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22个地厅级科技平台;有各类校级教学、科研、实习、实训平台近百个。成立了河南省高校首家院士工作站。学校作为股东高校之一发起组建了河南省大学科技园,与社会共建了“河南省工业技术研究院”、“河南省民营经济研究院”;学校还有岩土工程研究所、物流研究所等54个校级学术研究机构。社会服务—专业、精准河南工业大学充分利用自身的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积极服务*战略需求和地方经济建设,在粮食储运、粮食精深加工与综合利用、仓储建设、粮食机械、粮食经济与物流管理、超硬材料及磨料磨具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重大成果并转化利用,有力地推动了行业科技进步,产生了显著经济社会效益。目前,全国约 70%的大中型小麦加工企业、 50%的植物油加工企业、 90%的大豆磷脂加工企业采用我校研发的技术。学校作为“利用世界银行*改善*粮食流通”项目中坚力量,完成大部分核心技术研发和工程设计,为构建*现代粮食流通体系作出了突出贡献。学校负责*的*粮食仓库建设标准和设计规范,为我国粮食行业重大工程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投资 337亿元的*储备及物流设施建设重大项目,全部采用我校储藏工艺;同时,学校还承担了该项目 1/3工程设计任务,使我国粮食储藏工程与工艺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学校服务于磨料磨具及超硬材料行业,也产生了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校园文化—浓郁、根深 60余年来,广大教师爱岗敬业,严谨治学,教书育人,形成了“博学奉献”的教风;广大学生修身自律,勤奋学习,形成了“勤奋诚信”的学风;学校践行育人为本的理念,把教风和学风建设贯穿于本科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形成了“崇尚科学,勇于探索,报国兴学,自强不息”的河工大精神。学校坚持文化育人,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参与面广的课外科技文化活动,在人文教育课程、各级科技文化活动、体育活动、心理健康教育,以及数量众多(校级46个,院级116个)、内容丰富的学生社团活动中,为大学生素质教育搭建了广阔平台,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全面发展。在被誉为*大学生学术科技的“奥林匹克”的“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我校连续9届18年名列河南省高校第一,总分排名一直保持全国高校前列。近五年来,学生在各类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中,获*级奖项200项,省部级奖项1000余项。近年来,学校多次被评为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优秀项目办”等荣誉称号。在“全国百佳体育公益社团”、“*大学生百炼之星”、团中央“优秀网络文化产品项目”等活动中,我校各奖次获奖数量及获奖总数位居全省首列。开放办学—多样、共赢河南工业大学与英国威尔士大学(班戈大学)、英国瑞丁大学、*地区中原大学通过引进合作大学优质教育资源,开设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技术、市场营销、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物联网工程六个本科专业。合作双方互派教师、互认学分,教学资源全面共享。本科生在达到合作大学的学业及其他要求,可在二年后到对方大学学习,达到毕业要求后可同时获得我校和对方大学的学位。学校与英国阿伯瑞斯特维斯大学合作办学开设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工程造价、食品营养与检测、会计、证券与期货、汽车营销与服务、艺术设计、播音与主持等专科专业,实质性引进对方核心教育资源,在国内学习,对方承认学分,毕业获得河南工业大学专科毕业证书。鼓励符合条件的专科学生通过学分转移等形式,出国继续深造。学校与30多所境外知名大学签订了友好合作协议并保持着紧密的教育、科研合作关系。我校在校生可通过校际交流项目赴美国、加拿大、英国、意大利、德国、波兰、韩国、*等20多所境外高校学习、交流。学校是招收来华留学**奖学金资格院校,现已培养来自美国、加拿大、埃及等20多个*的600余名留学生。学校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谷物科技协会等国际组织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和交流关系;与美国小麦协会、加拿大小麦局、法国小麦协会、澳大利亚国际农业发展中心等进行合作交流。河南工业大学是*商务部援外培训承办单位,也是河南省唯一的*援外任务承担单位。截止2017年底,我校的援外培训已开展28期,培训来自96个*的710余名*和技术官员。

河南工业大学老师名单

院校专业:

河南工业大学( 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位于河南省会郑州市,是河南省人民*和*粮食局共建高校;始建于1956年,先后隶属*粮食部、商业部和国内贸易部;1959年开展本科教育,1981年开始硕士研究生教育,2013年开始博士研究生教育,2017年获批硕士研究生推免资格,2018年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1998年划归河南省管理,河南省人民*和*粮食局于2010年签约共建河南工业大学。2020年入选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2021年入选河南省“双一流”高校创建行动计划。,建校至今,学校坚持“扎根中原,立足行业,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办学定位,严守“育人为本、质量立校、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秉承“明德、求是、拓新、笃行”的校训,大力弘扬“崇尚科学、勇于探索、报国兴学、自强不息”的工大精神,凝练形成了“团结进取,务实高效”的校风、“博学奉献”的教风和“勤奋诚信”的学风。,经过历代工大人的励精图治和薪火传承,学校已经发展成为一所以工学为主,涵盖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艺术学和农学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不仅具备完整的学士、硕士、博士三级人才培养体系,而且作为第二单位成功入选*首批“ 2011协同创新计划”,是教育部“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建设高校,在推动行业、区域和*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教育振兴的过程中做出了应有贡献,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均取得了优异成绩。,一、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 1960人,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934人,博士学位教师1000人;硕士生导师572人,博士生导师74人;汇聚了双聘院士、长江学者、*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百千万人才工程”*级人选、*特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中原学者、河南省教学名师等一大批学术带头人;拥有省级及以上高层次教学、研究团队26个。,建校以来,学校涌现出了陈启宗、路茜玉、张根旺、周乃如、汪璠、张国贤等一大批,在粮食、磨料磨具等行业领域具有重大贡献和社会影响力的知名专家、学者,他们潜心学术,立德树人,奖掖后进,功勋卓著,为我国粮食事业、磨料磨具行业及学校发展、社会进步作出了开拓性贡献,为后继者树立了榜样。,现任教师中,有国际标准化组织食品技术委员会谷物与豆类分会*卞科教授、国际谷物科技协会*王凤成教授、三届奥运会田径裁判王晏教授等知名专家,还有一批专家教授担任*粮油学会、*粮食工程建设委员会、全国磨料磨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热处理学会、*化学会有机化学磷化学专业委员会等学术组织理事长或副理事长职务,他们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和教学岗位上,教书育人,竭诚奉献,堪称楷模。,二、学科专业,学校长期致力于粮食产后领域的基础理论及工程技术研究,构建了集储运、加工、装备、信息、管理等于一体的完整学科体系;拥有全国最完整的粮油食品学科群和实力雄厚的超硬材料学科群;农业科学、工程学、化学 3个学科ESI(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全球前1%。建有3个博士后流动站,拥有22个学院, 74个本科专业,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4个省一级重点学科,“粮食产后安全及加工”学科群入选河南省首批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等5个*级特色专业、“粮食工程”等3个*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粮食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个*级卓越计划专业、16个省级名牌和特色专业、6个双学位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8个专业入选首批*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经济学”等29个专业入选河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校具有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和高校教师硕士学位授予权。,三、人才培养,学校面向全国招生;是*来华留学生自主招生高校,拥有“**奖学金”、“**丝绸之路奖学金”和“河南省*奖学金”培养资格;是全国硕士研究生推免高校、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单位;拥有“食品科学”*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级“粮油食品类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河南工业大学-河南中鹤纯净粉业有限*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现有全日制在校生 38000余人,其中研究生3000人,外国留学生300余人;另有继续教育学生近1万人;先后为*输送了22万余名合格毕业生,粮食行业半数以上的管理精英和技术骨干均出自本校,被誉为粮食行业的“黄埔军校”。,近五年,学生在各类竞赛中获*级奖 621项、省部级奖1312项;全国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合格率连年100%;*“挑战杯”竞赛连续9届领跑河南;连续两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先后荣获“全国就业50强高校”、全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人才培养质量获得社会高度认可和评价。,四、科学研究,学校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科研队伍,长期致力于粮食产后领域的基础理论与工程技术研究,构建了集储运、加工、装备、信息、管理等于一体科学研究体系和特色;积极服务*战略需求和行业、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在粮食储运、仓厂建设、粮食经济与物流管理、粮食精深加工与综合利用、粮食机械、超硬材料及磨料磨具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重大研究成果,有力推动了行业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在 1978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1986年*科技攻关奖励大会上获*奖励4项;近年来,先后荣获*科技进步奖12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2项),*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标准创新贡献一等奖1项;2017年进入*大学科技创新竞争力百强高校。,现有小麦和玉米深加工*工程实验室、粮食储运*工程实验室、粮食信息处理与控制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粮食储藏与安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粮食物流研究培训中心、*大豆改良中心精深加工研究所(郑州)等 35个省部级、*级科研平台;建有*粮食博物馆预博馆;是*粮食行业郑州培训基地;设有河南省高校首家院士工作站、物流研究中心、粮食经济研究中心、超硬材料及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15个地厅级科技平台;校内还有岩土工程研究所、物流研究所等54个校级学术研究机构和100余个教学、科研、实习、实训平台。,五、办学条件,占地总面积 193.8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06.2万平方米;拥有莲花街校区、嵩山路校区、中原路校区三个校区;建有高标准的教学大楼和现代化的学生公寓;是河南省高校“数字化校园”示范单位、“智慧校园”和“网络学习空间”建设试点单位。,建有食品工程、建筑工程、物理学、化学、力学、电工电子、机械基础等各种、各类基础实验室、专业实验室、工程训练中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实验教学中心、本科实验教学中心和工程训练中心;配备有大批先进的实验仪器设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 6.89亿元,10万元以上仪器设备860台(套);学校图书馆是原商业部批准的“全国粮油学科文献情报中心”,藏书270.4万余册,自建粮油食品、超硬材料与磨料磨具2个专题特色数据库;《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和*科技核心期刊;先进、齐全的教学科研设施,优雅宜人的校园环境,为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提供了坚实的条件基础。,作为一所办学特色鲜明的省局共建高校,如今的河南工业大学正在*的*精神指引下,以“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办人民满意高等教育”为宗旨,满怀信心的朝着有特色高水平工业大学的建设目标而努力奋斗。

其他信息:

学校始建于1956年,先后隶属*粮食部、商业部和国内贸易部;1959年开展本科教育,1981年开始硕士研究生教育,2013年开始博士研究生教育,2017年获批硕士研究生推免资格,2018年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1998年划归河南省管理,河南省人民*和*粮食局于2010年签约共建河南工业大学。

河南工业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学院领导

院长尚恒志尚恒志,男,1963年8月出生,**员,工学学士,法学学士,教授。1994年7月获*公关从业人员资格证书。先后担任学校*委组织部科长、校办产业管理处副*、副处长、校科技开发总*副总经理、管理学院副*、副主任。

主讲课程:《公共关系学》、《管理沟通》、《媒介经营与管理》、《社交礼仪》。

研究方向:企业形象的策划与塑造、管理中的沟通问题、媒介的经营与管理。

近年在公开出版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著作3部,主持或参与省部级、地厅级科研项目7项。获得学校等部门授予的各种荣誉称号多项。

*委*武威

武威,男,1968年10月出生,**员,副教授。1992年7月毕业于郑州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曾先后担任土木建筑学院*总支副*、副院长,校*委宣传部、统战部副部长,现任新闻与传播学院*委*。

主要从事高校*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教学与研究。主讲课程:《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形势与政策》、《职业发展教育》。近年来,主编或参编教材3部,发表学术论文8篇,参与省级科研项目6项,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委副*兼副院长段慧子

段慧子,女,1977年4月生,**员,音乐学硕士,副教授。1997年7月毕业于河南大学艺术学院。曾先后担任校*委学工部(处)学生科科长、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主任,校团委副*,现任新闻与传播学院*委副*兼副院长。

近年来,主要从事学生教育与管理、就业指导、大学生公共艺术教育与指导等工作。主编教材3部,在公开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参与省部级、地厅级科研项目近10项。其中主编的《诚信教育论》一书获得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曾连续荣获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工作者、河南省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副院长李晓云

李晓云,女,1979年7月出生,博士研究生毕业,副教授。2007年毕业于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研究方向为文化与传播。现任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主讲《国际广告研究》、《品牌学》等专业课程,主持、参与省级以上课题10余项,在《四川大学学报》、《新闻界》等国内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2篇。

副院长杨丽雅

杨丽雅,女,1975年7月出生,**员,博士研究生毕业,副教授。2009年毕业于*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研究方向为对外新闻报道。曾任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国际新闻编辑、*传媒大学兼职教师等。现任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主讲《新闻报道策划》、《新闻英语》、《国际传播》等专业课程。主持和参与省部级、地厅级项目6项,参著《镜像与她者》、《事实与建构》等,发表学术论文《媒介与技术:走向融合之路》、《西部电视对外传播刍议》等8篇。副院长郑冬晓

郑冬晓,男,1969年10月出生,**员。*现当代文学硕士、电影学博士研究生毕业,河南省现当代文学研究会会员,副教授,现任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影视创作及文化批评。曾任河南电视台多个栏目的记者、编导、策划。编导的大型电视纪录片《以德治国方略纵横谈》,获河南省“五个一工程”奖,另有多部电视专题片分获“河南省优秀理论宣传作品”一、二、三等奖和河南省电力系统“新闻特别奖”。在《鸭绿江》、《山西文学》和《河南戏剧》、《电影文学》、《新闻界》等专业文学期刊和理论研究期刊上,发表文学作品及学术论文十余万字。

本文链接:http://www.lanmudan.com/html/87966439.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